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真实状况早已是分配不公、贫富悬殊、官僚腐败、法治不彰、暴力肆虐、仇恨泛滥的边缘。就在这样的世界危机当下,基督教有何贡献?教会所谓的“向将来瞻望”神学(Futuristic Theology),只瞻望将来临更美好的世界或天国,而不把今生世界看成是基督徒的当尽上责任的场所,导致信仰与日常生活的断裂、教会漠视这个弯曲悖谬的时代的不公义、对受苦的群体缺乏爱与怜悯,真是呜呼哀哉。
教会需要再思圣经功用和神学的突破与观念的更新。圣经原本就是一个跨时代的信仰反省原则(Reflect the principle of faith)经典,皆带有普世公共性的应用(Public nature of the application)。所以研读圣经并不应限制于探讨基督教如何拯救世人,不单教导信徒如何敬迁度日,更不是只是在四面墙里面作神学研究。圣经文本原则的诠释见解,意义和应用,是面对当下乱世时代和未来的挑战,应用予公共领域和关怀世界的问题。圣经研究所发展出来神学思想,应该提供世界范畴坚定的原则、信念、挑战和见解。
圣经和神学从最初原本就有普世公共性的应用,学者谢品然博士的文章初探圣经文本研究如何建立公共神学的实用性,并为公共领域(如政治体系、社会契约和法治伦理等)的建构提供圣经律法书(Torah)的诠释和公共神学的原则基础。所以笔者归纳这篇文章的论题乃呼吁信仰群体回归探讨圣经最初的公共性和实用性,还有公共神学如何建构现今世界的公共制度。总的来说,基督教的上帝不只是教会的上帝,更是世界的上帝,这就是圣经的公共神学。
最后,笔者认为公共神学乃为体现马太福音六章9节至10节:“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精神。圣经研究和公共神学应当形成基督教信仰公共性的崛起,成为形塑社会的关键力量。
略谈《尼西亚信经》与《使徒信经》的差异
-
在一次的培训会上,讲员谈到教会的崇拜流程时,感慨的表示大多教会都是诵读《使徒信经》,他却认为使用《尼西亚信经》更加贴切,因为《尼西亚信经》更具“大公性”(或普世性“
ecumenical
”),更能代表普世基督教会的认信。虽然我不认为有改动必要,但相信许多会友不明白为何讲员认为《尼西亚信经》比《使徒信经...
3 weeks ag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